斯文豪氏攀蜥 | 布農族語 Tanghaidangaz
•學名: Diploderma swinhonis
•別名: 斯文豪氏攀蜥、台灣攀蜥、臺灣四爪蜥
•是否為中華民國 台灣特有種: 是
•命名者(詳細介紹):Boulenger, 1887, George Albert Boulenger,英國的爬蟲學家和動物學家。
•分類:爬蟲綱、有鱗目、有足亞目、蜥蜴科、攀蜥屬
•分布:台灣
•棲息地:斯文豪氏攀蜥主要棲息在山區的中、上層林木、草叢、石壁上,海拔高度可達2000公尺。牠們會利用細小的凹洞或樹幹、岩石間的縫隙作為藏身之處,通常在早晨或傍晚時出來活動。
•特徵:體長可達11公分,綠色調的鱗片與體表的紅色斑點是其主要辨識特徵。頭部呈三角形,體型纖細,四肢細長。雄性有兩對明顯的肛前孔,為攀蜥科中肛前孔最多的種類之一,領域行為明顯,當雄性個體發現有動物接近時,便會將喉部擴張,同時喉部的白斑也因喉部顏色變暗而更加顯
著,並藉由持續做出伏地挺身的威嚇動作來宣示領域。。
•叫聲:斯文豪氏攀蜥不常發出聲音,但在受驚嚇或是繁殖期時會發出短促、尖銳的聲響。
•現況: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之紅皮書名錄,斯文豪氏攀蜥為「近危(Vulnerable)」等級。該等級是指該物種的族群數量減少,面臨的威脅逐漸增加,需要進行保育措施以維持族群數量穩定。其中,斯文豪氏攀蜥的主要威脅包括棲息地破壞、人為捕捉、非法交易等。因此,政府相關單位已經針對此物種進行保育措施,例如禁止非法交易、禁止捕捉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