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棲類

南蛇 | 布農族語 無


 

  • 學名:Ptyas mucosus Cope, 1861
  • 別名:南蛇、水南蛇、華錦蛇、華鼠蛇
  • 命名者(詳細介紹):Ptyas mucosus是由美國的自然學家Edward Drinker Cope在1861年首次描述,其學名中的Ptyas一詞源自希臘文,意為“扁平”,指的是這種蛇的身體形狀。
  • 物種分類:南蛇屬(Ptyas)、蛇亞目(Serpentes)、有鱗目(Squamata)、爬蟲綱(Reptilia)。
  • 分布國家:南蛇主要分布於亞洲地區,包括中國大陸、臺灣、日本、印度、泰國、馬來西亞等國家。
  • 棲息地:南蛇常見於農田、草地、山區、森林等生境,其分布範圍包括亞熱帶、熱帶地區。
  • 生物特徵:南蛇體型細長,最長可達2.5公尺,一般成年南蛇體長在1.5-2公尺之間。牠們的身體呈圓柱形,頭部扁平,眼睛大而圓,眼瞳呈黑色。南蛇的體色較為多變,有灰色、褐色、橙色等不同變種。
  • 叫聲:南蛇在受到威脅時,會發出嗚嗚聲,以嚇阻敵人。
  • 南蛇為台語俗稱的「山瀨」,是台灣原生種蛇類中體型最大者,最常記錄可達3.5公尺。南蛇是日行性的蛇類,以老鼠和鳥類為主食,主要分佈於台灣全島海拔1500公尺以下山區,特徵是唇鱗邊緣有明顯黑斑,身體背部後半段會有等距黑色鋸齒狀斑紋,成體的腹鱗邊緣也會呈明顯黑色
  1. 目前於鸞山湖調查到的蛇類當中體型最大的為南蛇,臺灣三大大型蛇之-(錦蛇、青、南蛇)
  2. 最長可達三公尺左右,為地最接近洪水傳說中的巨蛇形象的蛇類。
  3. 南蛇廣泛分布於臺灣全島2000公尺以下中低海拔地區,中南部更為常見,常於灌叢,茂密森林,農作地及丘陵地和開闊地活動
  4. 又稱華鼠蛇、水南蛇、水律蛇、山鹿蛇、山路蛇、華錦蛇,是黃頷蛇科鼠蛇屬的一種無毒蛇,攻擊性強,擅長游泳,喜歡捕食魚類,和鼠類。